其他人来说,是好事。
具体的数字来形容的话。假如学生A的历史,在65~70分的程度,这个分数的排名下,排在总人数的55%,成绩并不算好。
但如果突然多了这么多低分的来报考,自己的排名直接干到了前14%,这科目的分数也高了。(15万原先的报考人数,再虚空加上45万,排名在八万二的考生,就这样,超过了86%的人)。
现实情况肯定不是这样,但道理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成绩不行,反而让其他考生压力更小了。有点类似的情况就是,没有赋分前,要是某一门科目难度很高的话,最后学校的录取分数,也是根据排名来降低分数线的。
之前其他地方没有赋分的时候,都还觉得浙江选考白送四十分,但其他地区也参与后,也有人说出了同样的话——赋分不是送分。
带了笔就能考到的分数,如果不擅长会去报考这门吗。况且,说不好听的话就是,不管你赋分不赋分,考个四十多,真的没必要说“不公平”了,这点分数没大学可以上的。
不过,沈明想是这么想,但现在都没什么心思听了,他都感觉没法高考了。
“可以了沈明,高考加油。”
嗯?
元楚歌这话,沈明听的有些疑惑,我就算数学考了这个分数,可我其他科目也没及格,怎么就说上高考了?地理,化学,生物,还有三门是不及格的啊。
苏南笙听到元老师说的话后,也是奇怪,学校里,他们这一届并没有参加过学考,是决定一次性考完。
“老师,沈明能过学考吗?还有三门没及格,都四五十分…”
“等你们去考了,你们就知道了。”
(后面的剧情会有考试部分,离谱,但却是亲身经历了)
“总之嘛,你们接下来好好复习就可以了,其他同学不擅长的科目也不用太担心,放心,都能过的。”
班里不少人其实还是半信半疑的,尤其是有些同学一些科目只有五十多分,还会时不时担心自己会不及格。都已经准备看天命了。
元楚歌今天的话似乎也很多,平常的她并不太喜欢在班上闲聊,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讲各种知识点或者分析考题,不过想到接下来两个星期的枯燥复习,还是稍微放松一下会好些。
她又开始谈天说地了。
“我在诸江已经教书挺多年了,以前这里别说是重点学校了,其实就只是个私立普高而已。以前的录取分比普高线高,比重点线低。当时都还是分四类的班级。按成绩ABCD,A班是重点的分数进去的,当时的奖学金也没现在这么高,所以成绩好的学生来的也不多。B班就是正常考进来的,学费和普高一样,C是差一点的,学费贵些,D嘛,最烂,就是钱多。”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稀奇呐,他们以前并没听说过这事,这是多久以前的?至少在众人初中的时候,也早知道诸江已经是个重点了,只是相对来说没那么强。
“以前嘛,我还和你们学长打过赌,当时他高一的成绩一开始先故意考个中游,我当时以为他就这个水平了。”想到这,元楚歌一开始还在回忆,后面的记忆越来越清晰,没有停顿地就讲完了之后的事。
“后面他一次比一次低,后面有一次上课的时候还听他说要考全校第一,我当时还课上骂了他。说你在整个年级六百人最多也就考个三百名,现在还故意考倒数,最后能不能上大学……”
“然后吧,我就跟他赌,我说他要是考上清北,我让学校给他奖学金双倍。后来嘛,他的分数进去是随便进,但就在本地读大学了,理由你们就没必要听了,别学。奖学金的话特例给他了第一档的,后面的事情你们也是知道的了…”
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