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沈明,元楚歌已经不想讲题目了,只是让苏南笙上去把答案在黑板上写下,自己还在沈明的座位旁叨叨了起来。
元楚歌讲述了自己的回忆。
“在高一的时候,我当时觉得沈明你很聪明,也就半年时间,就看到你去做高考卷了。但…你后面就不学了,最近一个月,我看到你又学习了,我其实觉得没什么希望…”她一边说着,一边拿着沈明其他科目的试卷的成绩看了起来。
沈明听着也不舒服,但说的确实是事实,一个月,时间是有点短,还是会差一门才能通过学考。
“嗯…我又看错人了。”
元老师这一句话说着,让人也听不懂她要讲什么。她又接着说了起来。
“沈明啊…如果你要是真的能有奇迹,这次考试通过,后面的高考要是还能有高分,那我真的很佩服你了。我今年61了,把你们这一届教毕业了就退休了,这么多年来,在学习上,我最佩服的就三个人。”
比起上课,听老师讲经历更能吸引人。尤其是数学老师元楚歌的经历,两年的相处,大家对她的看法,第一印象就是,傲。
继续阅读
以前上学的时候成绩好,开始教书后,也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教学方面也没得说,虽然也遇到过不少学习好的,但能遇到让她佩服的,深刻影响到她的,一共也就三个。
“先说是哪三个吧,不分排名。首先第一个,自然是佩服我自己。”
这不意外,她这么傲的人,自己排在佩服的人里第一位无比正常。
“接下来嘛,是我以前的一个老同学,很厉害,我还记得,他在高中的时候,只读了一个月,就去上大学了,那是我第一个佩服的天才。”
这确实离谱了,众人听后也是不可置信,一个月?已经不是其他人能评价的程度了,甚至能理解这到底有多离谱,都无法清楚具体有多离谱。
“第三,这个家伙太纯粹了,进我们这高中就为了钱和搞社团,后面就算到了大学也在做这两件事。”
这么一说,大家也是知道是谁了。
不过相比前面说的,过去的学长虽然很厉害,但不至于能让元老师还把他也列入其中?
“可能现在你们还不懂,好了,话题到这了。既然大家马上就要学考了,以后关于高考的内容,我先顺便讲讲报考相关的事。”
沈明也听了一些,大概的内容其实就是学考的等级和高考选修科目的成绩之间的关系,直白的说,学考成绩好,之后的高考,成绩也不会太差。
为什么是不会太差,这就要稍微解释一下了。就拿高考报考的人数比较多的两门科目来说,历史和技术,可以说是有一半人去选了。
选的人数多,又因为这些选考是赋分的,所以卷面分,基本等于赋分后的结果了,大差不差,考完后自己就清楚大概的分数区间了。
先排除掉成绩顶尖的学生,
如果学考的成绩是B~A徘徊的程度,努努力的话高考的分数,卷面分是七十多,赋分后也差不多是这个数。
如果成绩只是刚好B,那大概就六七十多的水平。
现在的话,大多数人都是争取考A,要是连个B都考不到,那完全就是给别人当分母而已,按元楚歌的话来说,考了C和D,这些人再多,如果来个几十万,高考人数也就听着唬人,实际反而把考高分的难度给降低了。
选考的科目三门,是按照排名的百分比来作得分。所以可以假设一种极端的情况,那么就好理解了,人数多,并不一定说明一个地方高考就难了,甚至对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是好事了。
如果在原先的基础上,历史这门科目突然多了四十多万考生,都要是只有五六十分的卷面分。反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