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提尔比茨(科普免费章节)(7 / 7)

其主装甲堡侧壁覆盖了70的水线长度和56的舷侧高度,同时装甲总重量达到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比重,占标准排水量的41.85。

此外该舰在实现大防护尺度的同时,依赖大防护尺度的空间补偿,将主水平装甲安排在第三层甲板,让其与主舷侧装甲同时重叠在弹道上,使舰体要害部位的防护也得到了很大强化,超越同期建造的其它战列舰。

它的tds(鱼雷防御系统)设计为抵御250千克tnt的水下爆破,实际上约可抵御300千克德国黑希尔烈性炸药(德国当时使用的制式鱼雷/水雷用装药,由60tnt与40六硝基二苯胺组成,其威力为tnt的1.07倍,德国的译文将其误译为威力为tnt的1.58倍的黑索金,结果令“提尔皮茨”号的水下防御能力凭空增长了至少三分之一。)。

此外它的装甲材料也很优秀,根据战后美国弗吉尼亚海军基地的测试,俾斯麦级的k/a装甲性能“明显优于”美国艾奥瓦级战列舰的cssa装甲,而日本大和级战列舰的vh装甲性能据信浓号遗留装甲板测试,美国认为日本的vh装甲强度比美国战列舰用于关键部位的cssa装甲板低10。

总的来说俾斯麦级的主炮和装甲方案很近似一战时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不过比起英国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和法国黎塞留级战列舰,大部分部位的装甲厚度相对较不足,次要部位防护则略嫌过剩。

虽然鱼雷对于战列在炮战毫无用处甚至还亏,鱼雷会殉爆炸沉自己船(因为战列航程远,而鱼雷要近身才有可靠命中率),但对无反抗能力的商船时贴脸来一个鱼雷比打炮更有效率,所以德国的“海盗船”爱装鱼雷。

游戏中还原体现了北宅装备鱼雷(虽然和现实一样在炮舰对轰中并没有啥鸟用)在闭幕雷阶段射鱼雷。(而纳尔逊级的水下鱼雷管因为会削弱自身水下防御而被拆除,所以游戏中体现为无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