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提尔比茨(科普免费章节)(5 / 7)

第九中队的投掷炸弹并使其丧失了出航的能力,北极航线暂时远离了“提尔皮茨”号的威胁。

德国报告称:“这(指‘扫雷器’行动)最终让海军总司令确定“提尔皮茨”号不可能再修复并出海行动。”但当时盟军并不知道这个情况,并认为“提尔皮茨”号仍可能修复,于是决定继续进行攻击行动。

到了10月,由于“提尔皮茨”号不再认为是主力舰,她移动到特罗姆赛,作为浮动火炮阵地并等待盟军进攻挪威。但与此同时,“提尔皮茨”号也已经进入了驻扎苏格兰的皇家空军的航程以内。

10月28日,“扫除”行动展开。兰卡斯特式飞机群由苏格兰起飞,携带高脚柜炸弹袭击“提尔皮茨”号。当轰炸机群到达预定位置后,乌云掩盖了提尔皮茨,这次轰炸仅有一发炸弹炸中了“提尔皮茨”号的传动轴旁边的海上,其他炸弹全部脱靶。

1944年11月12日,英国皇家空军第617中队以及第九中队的兰开斯特式轰炸机携带“高脚杯”炸弹,由苏格兰起飞,开始他们的第三次行动“问答集行动”。

这一次德军没有使用烟幕弹。战斗中三发“高脚杯”炸弹命中“提尔皮茨”号,一发擦炮塔防盾而过,没有造成致命伤,但另外两枚炸弹洞穿“提尔皮茨”号的装甲并造成了一个两百英寸的大洞。随后炸弹爆炸引发在舰内大火引爆了弹药库并炸断了c号炮塔。

1944年11月12日9时45分,荣格上校下令弃舰。9时52分,“提尔皮茨”号左倾135度,倒扣在水中。至此,“提尔皮茨”号宣告覆灭。

“提尔皮茨”号倾覆在挪威特罗姆塞以西4海里的林根峡湾哈依岛南侧海域,德舰有902人随舰沉没

“提尔皮茨”号舰体因受基尔运河水深限制,因此适度加宽舰体减少吃水,长宽比为6.67比1。上层建筑比较紧凑,提高了舰体的稳定性。由于这是德国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后首次建造真正的战列舰,为了降低风险,保证研制进度,尽量采用现成的技术。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拥有12个高压瓦格纳锅炉,两两放置在6个水密隔舱内。主机为3台布洛姆·福斯蒸汽轮机,单机最大输出功率为45400马力,3台总功率达136,200马力。

每一主机驱动一个螺旋桨,直径为4.7米。“提尔皮茨”号战列舰的动力系统设计功率为138000马力,但实际稳定输出功率高达150,170马力,极速输出功率更是高达163026马力,使得“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拥有很高的稳定航速。

“提尔皮茨”号的主炮为4座skc34型52倍口径380毫米双连装炮,其主炮理论射速很高,射速为3发/分(注:实战中远达不到此水平),这是同期战列舰的最高水准;

主炮塔采用前后对称呈背负式布局,舰桥前后各布置两座,射程亦不低于纳尔逊级战列舰的45倍口径16英寸主炮,性能在当时很先进。

主炮穿甲弹采用“高初速轻型弹”,在中近交战距离拥有很好的威力,但存速性能不佳,远距离交火时炮弹威力下降严重。

“提尔皮茨”号设计上的主要缺陷为防空火力不足,因为德国人在高平两用炮的研制上进展缓慢,因此不得不在“提尔皮茨”号上安装大量的6英寸副炮及105毫米高炮,占用了很大的甲板空间。

而同时期英国人建造的战列舰上使用了5英寸高平两用炮,既可以用于水面作战,亦可用于防空,这样可以节省空间以安装更多的高炮。

“俾斯麦”级提尔皮茨号战列舰齐射命中率非常高,精良的火控系统作用巨大。该舰的主炮副炮射击指挥所在前后桅楼设有两处。

<23型雷达和大型光学测距仪,fuo23雷达的矩形天线高2米,宽4米,工作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