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海军协议签订,德国马上决定建造谋划已久的大型战列舰——俾斯麦级战列舰。
德国人从1935年制定完整计划并进入设计图纸的绘制阶段。由于政治上没有太多限制,新战列舰的设计完全面向实战。
1936年《华盛顿海军条约》到期,英国提出了续约《伦敦海军条约》,法国、意大利宣布不再参加。其后原先同意的日本也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就在这一片混乱中,希特勒宣布德国不再受这类条约规定的限制。在1936年夏天,经过一年设计的“俾斯麦”级战列舰开始动工建造。
“俾斯麦”级战列舰是德国海军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两艘军舰。“俾斯麦”级战列舰的设计延续了“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的风格,集“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优秀性能之大成。
“俾斯麦”级战列舰的设计,目标明确,而且火力、防护力、航速这三大要素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平衡,是世界战列舰建造史上最成功的一级舰,连英国首相丘吉尔也称“俾斯麦”级战列舰是造舰史上的一大杰作。
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德文:alfred&nn tirpitz ,1849年5月10日~1930年3月6日),德意志帝国海军元帅,德国大洋舰队之父,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提尔皮茨是一个极有胆魄的人物,他不但决意为德国创建一支真正的远洋舰队,而且还希望这样一支舰队能与英国皇家海军相匹敌。
德皇威廉二世对提尔皮茨的胆略和雄心十分欣赏,全力支持他的扩充计划。这种信赖是如此的深厚,以至于提尔皮茨最后获得了“永远的提尔皮茨”这样一个称呼。
针对英国的海上霸权,提尔皮茨决心以强大海军保卫德国海权。他针对英德海军实力差距提出“风险舰队”理论。
风险舰队是德国海军力量维持在与英国海军一个固定的较大的比例上。如果英国与德国开战后即使获胜,剩余力量已经不足以维持其海上霸权,这样与德国开战就需要冒着局部胜利但全盘失败的风险。
于是德国这支让英国的战争企图变得极具风险的舰队就是风险舰队。
提尔皮茨声称,新建“这支强大海军的目的,是要使最伟大的海权国家都不敢向它挑战,否则就有使自己优势遭到破坏的危险。”
俾斯麦级舰早在1932年代开始摸索设计,原本在《英德海军协定》的约束下,英国曾要求德国将该型舰的排水量限制在35000吨,但德国以其不是《华盛顿海军条约》签字国为由断然拒绝。
该级舰两艘:俾斯麦号于1936年7月1日开工,1939年2月14日下水,并于第二年8月24日服役。
“提尔皮茨”号由德国威廉海军造船厂建造。1936年11月2日开始在威廉海军造船厂的2号船台上铺设龙骨正式开工建造,建造编号为s128。
“提尔皮茨”号于1939年4月1日下水,下水仪式隆重非凡,元首希特勒及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等大批高官参加,并且也效仿“俾斯麦”号,请来了提尔皮茨的女儿法劳·冯·哈塞尔女士参加下水典礼。
“提尔皮茨”号在舾装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威廉造船厂不断被英机轰炸,使得“提尔皮茨”号的舾装工作受到很大影响,使其服役期推迟了4个月,于1941年2月25日正式服役。1941年3月16日开始到波罗的海进行5个月的测试和训练。
1941年底,“提尔皮茨”号结束海试。从“俾斯麦”号战列舰上,英国人深刻体会到“俾斯麦”级战列舰在海上的巨大威力。
“俾斯麦”号沉没后,英国的注意力一下便集中到“俾斯麦”号的姊妹舰“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