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完整的童年(2 / 2)

毕竟现在放长假嘛。”

朱慈煊眼珠子转了又转,似乎感觉有点道理啊,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可惜了自己好不容易弄到的这把精品手枪了…….

“好,那我就听大哥的!”

“走,咱们现在就去媺娅庄园,我听说她们今天就在媺娅庄园赛马球呢……”

朱慈烺说着就要拉着弟弟走,可是刚没有走几步,就出现了一个让他们讨厌的家伙——金陵公学九年级司业(就是级主任的意思)魏藻德笑吟吟地看着他们。

魏藻德,字师令,号清躬;历史上崇祯十三年的状元公,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就以火箭般的速度当上了大明内阁首辅,虽然人家只做了一个月的首辅,但这故事多励志啊?

不过这个时空,他大概没有这么励志了,但是却鬼使神差般地参加了崇祯十年的科举,而且还依旧是大明状元公,不仅文采好,而且还是个神枪手。

后者当然是为了讨好圣天子了,毕竟是儒生嘛……而且历史上这位可是非常巧言令色的主,要不然怎么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脱颖而出做了内阁首辅?

“先生好!”

虽然看不惯这厮的一副谄媚的嘴脸,但是他们也不好表现出来;只是魏藻德却依旧笑吟吟的模样,捋着八字须髯笑道:

“两位殿下好,不知道有什么趣事这么神秘?”

朱慈煊那个气啊,这家伙真是可恶啊;父皇怎么就安排他做了年级司业呢,就因为他善于溜须?

实际上,孝子有点冤枉他老爹了,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为了科举改革,这些年朱大昏君改革的科举制度不再是过去那种,而是会中进士的读书人打发去各个学校(包括南京太学)做老师,或者去翰林院负责《崇祯史》的编纂。

而且为了平息“众怒”,朱大昏君还在“俸禄”上特别宽待他们(现在的大明朝不差钱),而且拥有举荐自家子侄两名入学的资格(只有状元、榜眼、探花才有资格举荐两名子侄进入金陵公学与贵族子弟一起进学,剩余的进士只能选择太学、帝国大学、曲阜孔林书院等诸多“平民大学”。),因此改革科举的阻力才有所缓解。

而作为北直隶通州大族的魏藻德,就被朱大昏君安排到了金陵公学充任儒学老师和年级司业——就是为了平息北直隶读书人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