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帝国元帅(2 / 3)

sp;庞大的迎接车队已经缓缓驶入一个宽大的石板大道之上,而映入秦良玉眼帘的则是一座修建的相当气派的庄园。

&;esp;&;esp;有山有水,有假山,有修建的异常平整且名贵的花草树木,更有一座看似异常高大的大房子,窗户都是用玻璃做成的……起码有上百个房间啊。

&;esp;&;esp;而在庄园门口,已经分并站立着20多位仆人以及10多名侍女,他们都是朱大昏君赐赏的公爵官邸佣人。

&;esp;&;esp;这就是重庆公爵的庄园了,占地500亩的奢华庄园,是仅次于牛冠和曹变蛟庄园的存在,也显示这这位主人的显赫。

&;esp;&;esp;“怎么样?还算气派吧?”朱大昏君笑呵呵地看着秦良玉,有点欠揍地说道

&;esp;&;esp;“这里就是今后重庆公的官邸了,朕已经命人全部置办好了!”

&;esp;&;esp;“陛下。”秦良玉则是眉头一皱,显然是不大满意天子这种穷奢极欲的做派,而且她还是常年带兵的将军,一切从简都是她的基本习惯。

&;esp;&;esp;“这恐怕臣消受不起啊,这得花多少钱?”

&;esp;&;esp;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得花多少民脂民膏,果然是昏君啊……

&;esp;&;esp;“哈哈哈,我大明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银子了,夫人尽管享受吧!”他说着就语重心长地扫视了一圈身后,继续道

&;esp;&;esp;“钱不是省出来的,我大明历代天子省吃俭用又如何?还不是一样缺银子?就连神庙,好不容易积攒了两三千万银子,结果仅仅三次大征就花完了,然后又继续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这又是何必呢?”

&;esp;&;esp;他说到这里就不免有点得意了,因为他有可能是大明,哦,是整个华夏有史以来最会敛财的帝王了,而且还是敛财有方的那种。

&;esp;&;esp;崇祯九年的财政已经突破两亿五千多万了,而且这还仅仅是朝廷税务收入,如果再加上已经初步完善的金融体系,大明朝廷在过去的崇祯九年的财政支出已经达到了三个亿。

&;esp;&;esp;其中除了3000多万的军费支出外,用于教育、基础建设等投资就多达两个亿,除此之外,还要发放官员“奖金”也多达1000多万。

&;esp;&;esp;而基础建设最为重要的“黄淮运”三工,也终于快要收尾了,根据已经连任10年漕运总督何汝霖的周密计划,崇祯十一年将彻底完成黄河的改道工程。

&;esp;&;esp;届时,大明又多了一个淮北粮仓!

&;esp;&;esp;此举将彻底结束大明用来工业短缺的粮食问题,将彻底解决将来的工商业发展瓶颈……而淮北的农业问题,也是将来朱大昏君的重中之重,也将会实行“资本化的大农场”,实行轮种等改革措施。

&;esp;&;esp;为此,两府已经为本次淮北农业改革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筹措将军3000万银元的改革经费。

&;esp;&;esp;这些经费不仅用来赎买绅士的土地,还要用来引进优良的耕马、农具等物资,还要对从事“大农场”经营的“产业农民”进行长时间的培养和跟踪指导。

&;esp;&;esp;另外就是两府直接出资扶植资本农场……而且还要指导相应的律法去保证资本农场的未来……已经根据这几年的骑士府兵庄园和模仿士绅庄园的情况,以及咨询相关产业人士,两府先后和各省(其实就是几个农业产出大省)的士绅代表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律法,如《崇祯农律》、《崇祯宅地律》、《农业投资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