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未来科技集团的良率,一片12英寸晶圆可以切割出约500颗合格的手机处理器。 按照郝强制定的价格策略,每片晶圆产出的芯片总价值约为75万元人民币(折合11万美元)。 这么算的话,一片晶圆的定价就不足5万美元了,远低于他刚才所说的15万美元。 所以,做手机芯片,只能廉价卖。 但手机芯片需求量大啊。 若不然,真的没有哪家手机厂商用得起。 定价1500元的手机处理器,再算上调制解调器、音频、存储控制器等芯片,芯片总成本那就多了。 当然,高端手机通常使用性能更强的处理器,导致处理器成本比例相对更高。 这样下来,手机总制造成本就超过四千元了,出厂价六千五百元起,终端售价那得七千五百元起! 处理器成本占比太高了! 以市面上一款售价8000元的高端手机为例,其处理器的采购价格通常在80-145美元之间(约550-1000元人民币)。 比如未来的骁龙8 Gen 1,刚上市时,约80-100美元; 其实,对未来科技集团来说,晶圆的生产成本极低极低,不足100美元。 但考虑到巨额的研发投入和产能建设成本,处理器必须维持相对较高的售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况且,就他家能有高端货,必须卖得贵。 不卖这么贵,收不回投资成本啊! 就跟药品一样,一粒靶向药物的实际生产成本可能只有几毛钱,但需要售价上千元才能补偿研发投入。 在高科技领域,产品定价往往不是由生产成本决定,而是由研发投入、市场接受度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拥有成本优势,郝强仍需要谨慎制定产品价格策略。 仁总仔细聆听完郝强的报价方案,微微点头,重新燃起了希望。 如果真按郝强那样给晶圆定价,没有哪家手机厂商能承受得起如此高昂的芯片成本。 即便是现在提出的每颗处理器1500元的价格,依然算得上是天价。 不过,仁总很快调整了心态,这个价格勉强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毕竟,这可是世界顶尖、独一无二的处理器,领先同行数代,搭载这样的处理器,手机售价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而且,仁总心里还存着一个希望:只要采购量上来了,价格还有进一步谈判的空间。 深吸一口气,他开口问道:“郝总,如果我们的年采购量能达到一千万颗处理器,贵公司能给出多大的优惠呢? 另外,我想问一下,这种高端处理器是否只向我们独家销售?” 仁总提出这个问题并非无的放矢。 他心里盘算着,按照目前桦威手机的增长趋势,2012年的销量很有可能突破3500万台。 要知道,就在前年,桦威的手机销量还只有300万台。 而在2011年,他们已经有望达到2000万台的销量。 这种爆发式增长给了仁总极大的信心。 郝强听罢,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缓缓回答道:“关于独家销售的问题,恐怕要让仁总失望了。 我们的销售策略不会限定于单一厂商。 不过,我可以向你保证,在同等条件下,我们会给予国产手机厂家更大的优惠力度。”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具体到价格方面,如果贵公司的年度相关手机销量及处理器采购量都能达到一千万级别,我们可以将每颗处理器的价格降到1200元。 更进一步,如果能够达到五千万的规模,我们甚至可以考虑将价格降至900元每颗。” 郝强补充道:“当然,从一百万颗
第468章 还没设计?那你说个毛!(求发电)(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