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一门三侯换杯酒(2 / 3)

三国:兴汉 红落 1588 字 4个月前

最终,随着刘辩的一声:“可。”

河内太守的人选也就确定了,正是在廷尉诏狱中的王宏王长文。

“并州刺史,还有推荐?”

刘辩接着问道,并州虽然自保为主。

但并不能保证后面有什么变动。

尤其是袁绍,历史上可是最喜欢私刻印绶,然后大肆封赏那些乌桓人,还挑选刘氏宗族的女子嫁过去。

他若是用这一招来对付并州的匈奴......还真的不太好说。

最早流离的于夫罗,就跟袁绍混过很短的一段时间。

......

若此刻能有个刺史前去协调安顿,别的不说,至少彻底稳住局势。

有可能的话,再忽悠个三五千的匈奴人过来当炮灰......啊不,来立功。

......

并州刺史的问题。

原本的并州刺史是张懿,被匈奴叛贼杀了。

后来的并州刺史丁原,没当多久就被拜为骑都尉,驻扎在河内。

并州的匈奴叛乱,实际上处于一种各地自保的状态。

后来灵帝诏命董卓当并州牧去平叛,未尝没有一箭双雕的考虑。

毕竟夺董卓的兵权,升为少府,董卓一直在托辞。

既然你不愿意放弃兵权,那就去并州平叛吧。

如此既把董卓调离了根据地,又能解决并州叛乱的问题。

但没想到,董卓走到河东的时候,就借口白波军叛乱等事停住不动了。

如此并州的匈奴叛乱,也就一直耽搁下来。

刘辩上台后,一直处于活命救火的状态。

好不容易腾出手,也是先拿掉心腹大患白波军,至于并州确实是没有顾上。

“黄门侍郎张昶父张奂曾为使匈奴中郎将和度辽将军,在幽并二州颇有威名。”

盖勋推荐道,“若以张昶为并州刺史,则匈奴惊惧其父威名,定能安定并州。”

这话一出,刚想推人的朱儁:“......”

他心中的人选,原本也合适,但和张昶一比,就差上很多。

而且盖勋的排名也在他前面。

果不其然,司徒卢植和司空崔烈微微颔首。

朱儁也就彻底熄了心思。

“还有弘农太守一职。”

尚书令贾诩继续道。

其实用什么人,尚书令和尚书是有拟选推举的权力。

不过在座的都是大佬,他又是刚刚上任......

这时,刘辩看了朱儁一眼,道:“由侍郎朱皓,前去担任。”

朱儁一怔,没想到天子居然如此安排。

他开口道:“犬子德薄才浅,恐怕无法担当此重任。”

刘辩微微一笑,很多人就是这样,你不推荐他的人,他恨不得和你拼命。

你推荐他的人,他反而客套起来,什么才能不堪啊之类。

说好听点是谦让。

本质就是当婊子立牌坊。

当婊子是拿好处,立牌坊,意思我是不想去的啊。

我不想去啊,是你让我去的啊,犯了错不要怪我啊......

他也懒得和朱儁让来让去,直接问朱皓的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光禄勋盖勋:“光禄勋,朱侍郎品行如何?”

盖勋仔细想了想,道:“朱侍郎在三署郎中虽不算出类拔萃,但德行高尚,以诚待人。”

刘辩点点头,道:“当此混乱之时,忠贞更胜往昔,朱侍郎仅德行高尚一句,便可为两千石。

还望大司农多多劝诫令郎,忠贞为国。”

“臣子理当以国家马首是瞻,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