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可以说是始乱终弃。
刘秀夺取天下,有三个主要的利益集团。
创业班底是南阳人,以邓禹为代表。
但真正让刘秀做大,兵强马壮的是河北人,也就是冀州、幽州一带。
颍川集团是第三个集团,相对于前两个,没有兵马钱粮,主要出人(人才入股)。
所以要弱势一些,但也是刘秀制衡其他集团的手段。
只不过因为代表人物冯异的早逝,在后来的朝堂上渐渐势弱。
当然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东汉中后期,汝颍集团再次做大。
而袁绍带着南阳人、颍川人,跑到河北去创业的手段,和刘秀可谓同出一辙。
所以虽然袁绍喊出了“我剑也未尝不利”,但由此便说袁绍是个忠臣,那刘辩却是打死也不认的。
还有曹操,在建安十五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失败两年后,面对朝野汹汹,写了一篇《述志令》。
用于安定朝野的环境,当中说我年轻时候的志向就是个征西将军。
如此目的明确,欲盖弥彰的事情。
到了后世,居然有人就据此认为曹操是个大汉忠臣,也是可笑至极。
在刘辩看来,曹操年少时就不循规蹈矩,代表着他敢于向强权发出争斗。
也就意味着,他绝不是什么忠贞之臣,而是颇具手腕的能人。
在治世的时候,一切都需要循规蹈矩,不服从规矩,就会遭到打击。
所以他是能臣。
但是在乱世,不讲规矩的,道德底线较低,反而会助长他的成长,让他成为枭雄。
继续阅读
正如权力游戏中的小指头所言,混乱乃是阶梯。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可谓鞭辟入里。
真正的忠贞之臣,那是卢植这样的,必须要有很高的道德节操的人物。
但这种人,又没有曹操好用......因为他有底线,不会一味的迎合。
“陛下!”
眼见刘辩说了一句话,就不再吭声。
导致反应过来的去卑,哭的悲天动地,但眼泪都快哭干了,刘辩还在发怔。
黄琬忍不住提醒一声。
“噢!”
刘辩回转心神,他想的有点多,有点远了。
刘秀借助河北人的集团做大之后,就想着制衡。
先是磨磨叽叽的不肯立郭圣通为皇后,也迟迟不立郭圣通和他的儿子刘疆为太子。
作为大股东的真定王刘杨,也就是河北派的代表,郭圣通的舅舅,就坐不住了。
毕竟从刘杨的角度来看,你创业就快失败了,我们帮助了你,还结了姻亲,随后出兵出钱出粮出人,怎么说也是大股东。
你现在公司上市了,就不太想认账,不但没有给我分红(爵位、封地都没有增加)。
现在在继承人上,还想立南阳人?!
史书记载刘杨是计划谋反泄露,然后被刘秀派出的将领耿纯诱杀。
这里,刘辩觉得一定是史官在春秋笔法。
没道理你弱小时,我大力资助,你上市了,我却想谋反,而且还闹的人尽皆知的样子。
在刘辩看来,刘杨大概率是传递了一些信息给刘秀,提醒对方我是大股东。
然后刘秀直接耍阴招,杀死了刘杨及兄弟几人。
刘杨若真想反叛的话,会带着兄弟几人去赴宴,虽然请客的耿纯是他的外甥。
而且杀死刘杨等人之后,刘秀又火速任命刘杨的儿子为真定王,并立郭圣通为皇后,立刘疆为太子。
这是什么?
这就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