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双劳保手套刚好能派上用场。
“今天的收获确实不错!”
他们五个人换算下来平均每人赚了二十九个工分。
仔细算下来,扣除材料和一天的人工,以及两天晾晒的功夫,算是很不错了。
第二天第三天两天,他们的泥炉都是供不应求。
甚至还有附近其他小区的人为慕名过来买泥炉。
宋秋娥卖了泥炉回来,还主动和家里人商量,要不要扩展规模,多招点人手,将这生意做大做强。
徐莱想到这两天时不时在他们摊位面前打量观察的几个人,笑着对宋秋娥说道:“妈,我们再等几天看看,说不定过几天生意就没这么好了呢!”
“呸呸呸,你这孩子乱说什么呢,哪有人自己想着自家生意不好的?“
宋秋娥这几天看着家里赚的钵满盆满,此时对这门生意正满怀期待呢,哪里就一下子就不好了?
徐莱看着母亲大人这样子忌讳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笑。
一切就看明天了。
结果第四天一早,徐莱他们家将新晾干的泥炉拿到楼下时,楼下平常他们家摆摊的附近,竟然多了八九个摆摊的,其中就有四家跟他们家卖的东西一模一样——泥炉。
只是他们的泥炉有三家看起来比徐莱家的粗糙些,最后一家的泥炉外观看起来倒是很是不错。
徐莱将这些在这里摆摊的人全部扫了一遍。
除了卖泥炉的,另外五家有三家是卖一些乱七八糟的二手生活用品,包括一些二手的童鞋、旧儿童衣服等。
还有他们第一天摆摊时,用名着和劳保手套跟他们换泥炉的两人。
用名着换泥炉的那位中年眼镜老师大约不好意思大声吆喝,摊位前用一张厚纸板写了自己摊位受卖的东西——出租名着小说以及一些开蒙绘本。
收价是一本每本书每天出租半个工分,看两天划一个工分就行。
为了书籍的安全起见,但凡来租书的人需要在租书单上签字和写上自己的身份证号以及具体地址。
让徐莱他们没想到的是,在这个工分不好挣的时候,来这里租书看的人竟然不少。
鲁老爷子家带着女儿下来遛弯的冷佳竟然也带着女儿在这里租了几本儿童绘本。
这位眼镜老师的旁边,就是昨天用劳保手套换泥炉的那位,他的摊位上都是些劳保手套、劳保鞋、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口罩以及安全绳等。
这些东西的售价自然要高的多,不过与政府综合超市里的相比,要便宜不少。
因此也有好几个人蹲在他的摊位旁正在挑挑拣拣、讨价还价。
本来下楼前怀着大赚一笔的宋秋娥看到这一条道上竟然一下子多了四家竞争对手,她本来一颗雀跃的心瞬间变得焦急了起来。
而且听着他们拉客的声音,一个泥炉只卖七工分,一个就比他们少了足足三工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宋秋娥一听,脸色更难看了。
“妈,没关系,他们卖他们的,我们卖我们的,而且我们家又不是非得靠卖这个!”
徐莱看到母亲大人的神色,忍不住出声安慰了她一句。
听了女儿的安慰,宋秋娥的脸色这才好了些。
一家五口默不作声的将带来的大油布给平放在地上,并将带下来的十五个泥炉从筐里拿出来,整齐的放在泥炉上。
“另外一半就不拿下来了!”
徐老爷子看到下来遛弯闲逛想买泥炉的人都被旁边四个摊位的价格给吸引了,边对打算上楼将另外一半炉子拿下来的侄子说道。
这个时候,工作难找,工分难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