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的,群星帝国没办法修建那么长的星系高速路,群星帝国也没有过万亿光年的物质储备。
鹿宇在随身空脑上把实验室的实验数据上传到群星帝国科学星网,选择了公开,领取了公开奖励,开始了下一步的研究。
在鹿宇看来,群星帝国开始万亿光年的星际航行,最大的问题就两个,速度和航程。至于那些压力之类,以群星帝国的高科技,不是什么问题。星球文明的航天火箭,突破母星引力的压力远超人体极限,宇航员不照样没事?加个隔离层就行。最简单的隔离层,超音速战斗机本身,就是一种隔离层的运用。人体无法直面超音速,超音速战斗机飞行员不照样开超音速战斗机进行超音速空战?君子生非异也,......
在波粒人造空间控制空间突破后,速度问题解决了。在现在,鹿宇灵光一闪修改设计后,可控空间能量变化终于也突破了。
研究科学,并没有想的那么难,在无人化,机器人全面应用的时代,群星帝国的科学研究员一个人就能完成星球文明的科学研究院的工作。为什么星球文明的科学研究院研究速度那么慢?因为科学研究院资源有限,力量有限,真正的研究人员就那么几个院士,剩下的都是打杂的。用修仙宗门来比喻,研究改良修仙技术,杂役,外门,内门,不管什么门,都不行。至少要到长老级,才能有研究修仙技术的权利。修仙宗门的长老,就是科学研究院的院士。那么问题来了,那些院士真的很厉害吗?新时代,见多识广后,还不知道,大部分的院士,其实并没有全面超越普通人的科学研究能力吗?
这个问题甚至早在很久以前,就可以定论了。改良蒸汽机的,当年是院士吗?研究万有引力的,当年是院士吗?发明四大发明的,当年是院士吗?环球航行的,当年是院士吗?现代,开启网络时代,走出母星的第一人,当年是院士吗?真正的院士,是干什么的?说穿了,学历和院士,要分开,学历就是当年的秀才,院士就是当年的官员。秀才能当官,学历当院士,就是这样。
历史中,不是成为院士才能成功,而是成功了才能当院士。院士的关键,不是研究能力,是分配研究资源的权利。有了这个权利后,懂得都懂。当年的秀才当了官会干什么,这是一个历史中已经重复千年的答案。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啊。
真正研究能力强的人,不叫院士,叫发明家,科学家。比如发明四大发明的发明家,发明电灯的发明家,研究万有引力的科学家,研究原子核能的科学家。这种人,百年难遇啊。
这就是时代进步,为什么那么慢的原因。研究科学的科学家,少,管理科学的院士,博士,导师,多。研究生,不是科学家。研究生,是学历。科学家,是职业。不是只有秀才才能当官。秀才也就几千年的历史,人类文明已经几万年的历史了。这万年中,与其说秀才厉害,不如说文明厉害。再厉害的农业文明秀才状元,也无法改变工业文明坚船利炮轰开国门的事实,以至于走向了洋务运动,这些秀才状元,今天依然如此。
洋务运动,是错的。
但在群星帝国,没有洋务运动这个问题。
群星帝国科研资源的分配,已经不需要院士了,只需要在申请检查能做到科学研究后,就能得到科研资源。做到科学研究,并不困难,在群星帝国,没有科举考试,只有开卷考试,不会科学研究?ai智能手把手教,学习难度已经降低到了一键傻瓜式学习了,哪怕是傻瓜,也能跟着群星帝国的教育ai智能完成学习。那么怎么知道学了多少呢?科学星网,就是干这个的,学完包分配,又解决了一个社会问题。学的人太多,分配太少?想象力,创造力太弱了,谁告诉你科学家不能学了?学习成为开卷科学家,分配去研究开卷科学,在群星帝国,这早就是现实了。开卷学习,数量庞大的开卷科学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