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中,喝完了。他本没想说这么多,只是忽然念头一动,既然开口了,那自然就把故事讲完了,他可不是一个半途而废的人。一旁听着故事的李渔,听故事入神了,显然这故事非常吸引她,甚至让她为之震动。一句:虽为女子,为何不能称帝?让她心情澎湃,难以平静,因为她在这故事之中,看到了一条新的路,就是难以取舍。她的弟弟李珲圆虽然是唐国的大皇子,但心胸、品性、心性、格局等都比较窄,就如宁缺听到李珲圆之后,直接拒绝她了。说到底,都是看不上李珲圆,因为才能不出众也就算了,人还比较自负,听不进入建议,刚愎自用。这种人,根本不是明君。她自己也清楚这点,但谁让李珲圆是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弟弟,她不想李珲圆受到欺负,也不想他因为争夺皇位而死去。故而,她回来长安,亲自出手,帮李珲圆上位。只是,效果不是很好。现在听完杨安的话,她却看到另一条路,不想让李珲圆受到欺负,不因皇位争夺而亡,她可以亲自出手。如果她也能跟杨安口中那位女子为帝之人一样,便可庇佑李珲圆,让其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同时她自己,也能开创一段历史,为女子走出另外一条路。谁说女子不如男?李渔想着,心情很不平静,眼神也很复杂。她不知道,今天听杨安的这个故事到底对不对,以后是否会后悔,但此时,她却控制不住脑海之中的各种想法。同为女子,她经受种种磨难才回到唐国长安,自信自己的能力也不比杨安口中之人差。甚至在某种程度之上,她比杨安口中之人,还要更占优势,因为天时地利都在她这边。她的父皇,并未有多少子嗣,现在有资格争夺皇位的只有是三个,一个是大皇子李珲圆,一个是二皇子,最后一个是皇后的儿子六皇子,刚出生没多久。可以说,实际上能争夺皇位的只有两人。大皇子李珲圆和二皇子。这两人说实话在李渔眼中,都不是很好的选择,两人的能力都差不多。不管谁继位,都并不是一个好皇帝,更不是一个能带着唐国变得更强盛的选择。因为两人的肚量都比较小,心都比较狠。李渔此前坚持回长安,便是知道如果二皇子继位,她的亲弟弟李珲圆必定死在二皇子的手中,绝无活路,这种情况之下,她只能扶持她的亲弟弟登上皇位,可以好好的活着。现在,这种选择却多了一个,虽然这条路比较艰难,但如果她能走出这条路,对很多人来说,都无疑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