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录取通知书到了(4 / 5)

准确,但郑亚军从事这个行业也有很多年,也见识过高峰和低谷,更深知这里面绝非市场一方就能左右的事实,所以,他一方面有着惯性思维,觉得马光明说的正确率很大,另一方面,基于自己的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解判断,马光明说的这句话,又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郑亚军说的这些内容,马光明其实也清楚,全国上上下下都不会允许房地产市场崩盘,一是因为城市化进程还没有结束,必须依靠房地产市场来支撑这个进程,不然,那么多人由农村转入城市,没有住房,他们是不会安心下来的;

二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对经济的影响太大,如果房地产市场崩盘,就会牵连到诸多行业,比如钢铁、建材等,这些产业倘若都跟着倒霉的话,不知道有多少人要跟着失业,随之而来的就是非常大的社会安全隐患;

三是因为银行不干!不管是当下,还是未来,购房人很少会全款购房,即便有这样的实力,更何况绝大多数人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必须从银行那边获得贷款,倘若房地产市场崩盘,供楼的打工人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断供,真要是这样的话,作为经济社会的支柱产业,银行就撑不住了。

这样的行情,这样的状况,不知道有多少业内业外专家研究探讨过。

所以郑亚军并不完全相信马光明,也有着其基本依据。

马光明也知道,要想房地产市场崩盘,在本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不崩盘,不代表行情就好。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不管怎么说,”马光明干脆扯开话题,将问题的核心绕到一边去,“房地产行业再好,我们的房子卖完了,这个楼盘其实跟我们关系就不大了,以后是涨的跌,都跟我们无关。”

“但我们赚钱了啊。”郑亚军觉得马光明这是在无理取闹,什么叫没有关系,一个房地产公司,竟然会觉得,房地产市场行情的好坏跟自己没有关系!

“好,那我们就以房地产市场会维持繁荣稳定为前提,”马光明也不以为意,笑道,“既然这样的话,那么,商业地产的价值肯定也会维持繁荣稳定,刚才我说,房地产行情再好,楼盘卖光了,其实真的就跟我们没有关系,但大明广场还在啊,以大明房产来支撑大明商业公司的发展,将来对于整个集团来说,绝对不是坏事。”

“这句话还有几分道理,只是,房产公司是我一手主抓的,真要是让它最终一无所获,我当然有些不甘心。”

对于马光明的这番话,郑亚军没法反驳,毕竟论点是以他的判断为依据。

不过,他总不至于毫无意见,于他来说,房地产公司才是他的立身之本,不然的话,基本盘都不存在了,他又如何在集团中立足。

再加上马光明要对旗下是子公司进行绩效考核,房地产公司如果按照这样的战略规划,前途都没有,又怎么能在绩效考核中拿到高分。

而拿不到高分的话,他所拥有的集团公司的股权,都会被削减。

“谁说房地产公司会一无所获?”马光明笑道,“我之前说过很多次了,商场如战场,在战场上,为了全局的目标,必须要有部队去打主攻,也必须要有部队去做预备队,不能因为做预备队拿不到实实在在的战功,就否认预备队的价值,换句话说,预备队其实才是战争成功的保证,如果连预备队都没有,或者连预备队都被拼光了,那整个战争肯定就输定了。”

“大道理我难道不懂?”郑亚军苦笑道,“要不然这样,你所说的运营模式不变,我们拿了地块之后,还是以住宅地产的获益,来弥补商业地产的投入,不过,现在商业公司也已经有好几家大明广场开业,而且,大明超市也开始正式运营,盈利状况也更加出色,能不能以商业公司负债的模式,来运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