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渡之战(十五)内乱(1 / 2)

黎阳。

“大将军,今先锋困殂,士气不佳,当缓图而行,以安军心。檄文已达豫州,曹操后方必然不稳,待其后方糜烂,我军当可择机而攻,事半功倍也!”

沮授劝说袁绍。

前军的失败,导致袁军士气不振,沮授就在此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应该暂缓进攻,以白马为基点,等待曹操后方的混乱,徐徐图之,寻求破敌之机。

郭图、审配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曹军主力在此,无暇后顾,将军当以大势攻之,曹军少,必困守而不出,则韩荀之军可进围操,刘辟之师可为图许都也!”

郭图的想法恰恰相反,利用袁绍军势大的优势,全力压迫,迫使曹操主力留守于此,而无暇顾及其他几个地区的战况,让孟津分军的韩荀、豫州的刘辟等人,有机会突破曹操其它地区的防线,达到突袭,包围曹操,或者直取许都的战略。

沮授说道:“北兵虽众,而劲果不及南军;南军谷少,而资储不如此。南幸于急战,北利在缓师。宜徐持久,旷以日月。且胜负变化,不可不详。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若其克获,还迎不晚,设其有难,众弗可还。”

沮授还是认为不应该把胜负压在一局。

郭图反击道:“监军之言,欲以大军葬于此地否?”

郭图的诛心之言,瞬间惹怒了沮授,后者当即拂袖而去。

郭图于是挑拨道:“监统内外,威震三军,若其浸盛,何以制之?夫臣与主不同者昌,主与臣同者亡,此《黄石》之所忌也。且御众于外,不宜知内。”

臣来子与主上时常有不同意见才会使国家兴旺,臣子总顺应主源上意见则国家衰败。但是明显,郭图的意思,明显是告诉袁绍,不要事事都听沮授的,如果那样,谁还直到做主的是谁呢?

于是袁绍分化了监军沮授的权力,将监军之责分为三都督,使授及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

见此,田丰进言道:“曹操既破刘备,则许下非复空虚。且操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今不如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

田丰之言大体还是沿用了沮授的观点,而袁绍由于受到谗言,正在恼怒沮授的气头之上,哪里会听,于是将田丰以与沮授同流合污的罪名,直接关了起来。

大臣之间的拉帮结派是领导最不愿见到的,虽然一直都存在,但是摆在明面上的,一定会被打压,自古以来,莫不如是。

而明显,此时沮授的势力就在袁绍的阵营之中,遭到了明显的针对与排挤。

...

讨伐曹操的檄文传到了豫州。

不出袁绍阵容中的谋士所料,豫州顿时沸腾!

细阳县。

细阳令高珣(高子玉,渤海高氏。)正拿着袁绍的檄文,在县中于幕僚商讨。

“诸君以为如何?”

一阵沉默。

良久之后,有人开口道:“汝南,袁氏故地也,门生故吏不知凡几!刘豫州,吾之州府也,诸君何疑?”

高珣定睛一看,出言者乃是门下功曹,是汝南本郡人,亦是袁氏故吏,而场中,和袁氏沾亲带故的人,还有很多。

得到功曹的鼓励,纷纷进言,“大将军威震天下,雄踞四州之地,曹孟德如何能及?”

“曹操并非纯臣,不见赵彦之事乎?”

..

.

高珣想到,豫州汝南诸县,大抵也都是如此吧?

...

汝南郡。

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