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袁曹裂隙(一)袁本初(2 / 2)

操也非一朝一夕可以拿下,劝袁绍小心行事。

郭图继续劝说:“武王伐纣,不为不义;况兵加曹操,而云无名!且公师徒精勇,将士思奋,而不及时早定大业,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此越之所以霸,吴之所以灭也。监军之计,在于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

认为沮授过于谨慎,当今的机会就是乘着曹操弱小之时,覆灭他。

双方说的都有道理,袁绍陷入两难之中...

...

荆州。

襄阳。

大军围困长沙,听闻张羡已然病入膏肓,多日未成出现,刘表本欲直下长沙,但是北方的消息,让他不得不返回了襄阳。

曹操、袁绍,北方们目前的两个最大的军事集团,发生了碰撞...

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对刘表说道:“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

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望。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于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归之,其势必举袁绍,然后称兵以向江汉,恐将军不能御也。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

于是刘表对韩嵩说:“今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曹公拥天子都许,君为我观其衅。”

韩嵩郑重的说道:“圣达节,次守节。嵩,守节者也。夫事君为君,君臣命定,以死守之;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

以嵩观之,曹公至明,必济天下。将军能上顺天子,下归曹公,必享百世之利,楚国实受其祐,使嵩可也。设计未定,嵩使京师,天子假嵩一官,则天子之臣,而将军之故吏耳。在君为君,则嵩守天子之命,义不得复为将军死也。唯将军重思无负嵩。”

刘表点点了头,派遣韩嵩出使汉庭,一是替自己解释朝廷对自己的误解,二是探听曹操的虚实...

小知识

汉制,惟司隶校尉有从事中郎,至汉末,则州牧亦有从事中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