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南下抑或北上?(一)(2 / 2)

尉。

继续讨论徐州的问题,曹操问道:“徐州百姓是我等为仇寇,为之奈何?”

话题一处,场上一片寂静。

于禁、乐进、薛议的武将系自然都是低着头,而文臣系的官员也是默不作声。

“咳。”曹操自知失言,挥了挥手,问道:“青徐二州,事关重大,不容有失,何人可以相托?”

换个问法,属下们自然好回答一些。

当即有人建议:“臧宣高素有威望,可当此重任!”

薛议看了过去,是下邳本地人陈登的推荐。

“臧霸么,倒是可以,作为地头蛇,他的能力自然也是有的,就是不知道曹老板怎么看了。”薛议坐在下方想到。

脑中也是浮现出臧霸的资料,臧霸字宣高,泰山郡华县人,父亲名叫臧戒,在县里担任狱掾,执法严肃,不肯依从太守处死太守想杀的人,太守大怒,下令拘捕臧戒送往府中,押送的士兵有一百多人。

臧霸那时十八岁,带着几十名门客直接到费县西部山上拦截,夺下臧戒,押送的士兵没有敢动的,于是他同父亲一起逃亡到东海郡,从此以勇壮闻名于世。

后来黄巾起义,臧霸跟随陶谦打败黄巾军,臧霸担任了骑都尉,收兵到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人聚积兵众,由臧霸任元帅,屯驻在开阳。

曹老板讨伐吕布的时候,臧霸领兵援助吕布,后来吕布被擒,臧霸便隐藏起来。曹老板募人寻找,最终找到了臧霸,但没有处置他,反而让他召集吴敦、尹礼、孙观、孙观的哥哥孙康等人,现如今这些人都在下邳。

“臧霸。”曹操喃喃自语,于薛议在下方单纯的考虑能力不同,曹操更多的考虑政治上的因素,任命陈登提议的臧霸,不仅可以示好陈氏,同时也能稳定徐州一带的人心,毕竟臧霸这个人算是徐州的老人了。

“那就臧宣告吧。”曹操心中作下了决定。

小知识

《袁氏世纪》曰:布之破也,陈群父子时亦在布之军,见太祖皆拜。

涣独高揖不为礼,太祖甚严惮之。时太祖又给众官车各数乘,使取布军中物,唯其所欲。众人皆重载,唯涣取书数百卷。资粮而已。

众人闻之,大惭。

涣谓所亲曰:“脱我以行陈,令军发足以为行粮而已,不以此为我有。由是厉名也,大悔恨之。”

太祖益以此重焉。

袁涣的进言:兵,属于凶器,要到不得已的时候才使用它,以道德、仁义来进攻、征伐,加上安抚民众,为他们除害,只有这样,才可以与他们同生共死。

自从天下大乱以来,已有十几年了,民众渴望安定,比被倒悬在树上而渴望解脱还厉害,然而暴乱远未止息的原因是什么?想来大概是政治没走上正道吧!

袁涣听说明智的君王善于拯救人世,所以世道纷乱就用仁义来统一,世道虚伪就用质朴来克制;世道不同,事势变易,治国的策略就应有所不同,这一点不可以不明了。

对于制度的增减,这是今天与古代所不必相同的。要是能够兼爱天下人,拨乱反正,即使以武力平定动乱并以道德相济助,确实是百代君王不可改变的原则。

曹公您明哲超出世人,古代那些所用来获得民心的措施,您已经尽力而为了,今天那些所以会失掉民心的事情,您已经戒除了,海内依仗您得以免除了危亡的灾祸,但民众还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希望您用这些道理来教诲他们,那就是天下的大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