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刘表,而199年6月袁术病死,导致讨伐火力全部集中在刘表头上。
《江表传》:策被诏敕,与司空曹公、卫将军董承、益州牧刘璋等并力讨袁术、刘表。军严当进,会术死。
如此大好局面,让孙策开始计划“欲取荆州”(周瑜传),这或许是因为孙策想得到荆州刺史之职,来弥补由三互法造成的扬州人不能担任扬州刺史的缺憾...
好了,孙策集团的内容就先介绍到这里,时间线也和小说的时间线差不多对齐了。
附陈傅良先生《历代兵制》:东吴军队大部分由山居的越人组成,以山越为兵,仅见于记载的已不下十余万。西晋灭东吴时,接收其军队二十三万。东吴军队有许多不同名号。
《历代兵制》:“兵有解烦、敢死两部,车下虎士、丹阳青巾、交州义士及健儿、武射之名非一,调度亦最无法。”这里列举的也很不完全。
据王欣夫《补三国兵志》统计,东吴军队有下列名号:羽林,是宫廷禁卫部队。虎骑,拱卫京城的骑兵部队。敢死、解烦、无难、马闲,都是精勇的冲锋队,多分左右两部,各以左部督和右部督领兵。五营、五校,各有五营兵,五营有五营督领兵,五校有五校督领兵。
升城、绕帐、外部、营下、帐下,大约都是屯驻在京城以外的队伍,分属前、后、左、右四军。还有车下虎士、丹阳青巾、交州义士、健儿、勇敢、虎射吏等名号的地方兵。从义士、健儿等名号推测,这些地方队伍可能大多为东吴豪族将帅厚养的子弟兵。《三国志.吴志.甘宁传》:“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可见这些队伍与其世袭将领的关系非常特殊。
附川胜义雄先生《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中提到,东吴多山越,孙氏由于不能名正言顺的分封手下“爵位”。所以采取了“奉邑制”:即武人将领领取赋税用以养兵,一是考虑到地区多山越需要军队镇压,二是提高武人待遇,笼络人心,三是采用奉邑可以在前期削减同时代宗室亲族太过强大的军事力量,利于孙坚一支的统治。
...
..
.
附录以上种种,都会在小说的后文中,慢慢体现,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