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的两百余人全部斩立决。”
“冯劫已经查明,这个黥布原本姓英,乃古诸侯英国后裔,因有相士说此人若受黥刑便当称王,英布自家改姓为黥,以求镇之,其实本人并未受过黥刑。”
“今日,朕遭逢大难,细细想来,这两件事都不是小事。”
“自从朕一统天下之后,帝国所行新政历来都是体恤民众疾苦的,无论是种种工程,还是镇压六国贵族复辟。”
“哪一件不是于民有利?但是,如今竟有民众逃亡起事了。”
“若仅仅是六国余孽复辟,朕有十足的信心扭转乾坤,因为朕坚信天下民众不会乱,坚信百姓会追随大秦。”
“但若时天下的百姓乱了,那事情就大了,六国余孽若是与举事民众融合,纵然有大军镇抚,也难保天下不会大乱。”
“朕现在在想,帝国的新政是否有错失的地方。”
“朕这些年来,是否有错失的地方。”
“而今,放眼大秦,北方已经安定,长城已经即将竣工,大体可安。”
“唯独这与闽越相连的南海三郡地处偏远,王翦蒙武两位定国老将都已经过世,任嚣、赵佗等一班大将能否镇抚得力,实在堪忧。”
“朕目下最担心的还是六国余孽复辟之事,这些六国余孽和农墨联合,纷纷逃亡荒僻山川。”
“国师上次传回来的情报,不是说农家要在其总坛六贤冢齐聚,推选侠魁,与墨家联合行刺。”
“农家号称弟子十万,这可不是一股小力量,虽然帝国大军并不怕这些人。”
“但目下,楚地已成复辟势力啸聚之地,将来一旦动兵剿灭农家,先生说他们不会逃向南海三郡?”
“南海未来大局还会安定吗?”
嬴政一口气说了他的许多担忧。
对于大秦的未来,他着实很担心。
叶千秋闻言,在旁宽慰道:“陛下放心,农墨两家联合一事,成不了大气候。”
“农家虽然有弟子十万,但天下之事并非只靠人多就能取胜。”
“至于帝国新政,或许有急躁之处,但大的方向,还是有利于百姓民生的。”
“这些政务之事,往后只要稍微调整细节便是。”
“扶苏已经长大了,可以为陛下分忧。”
嬴政闻言,看向叶千秋,微微一笑,道:“先生还是想让朕提前册立扶苏为太子?”
叶千秋微微颔首,道:“陛下二十余子,唯有扶苏是最具大局的一个,也是众皇子中唯一拥有朝野声望的一个。”
“若是从前,陛下自然不需着急立下太子。”
“但是,如今情况危急,还是早定国本为好。”
嬴政闻言,脑子是越发的清醒了,他点了点头,道:“朕明白先生之意。”
“朕此去桑海,便有此意。”
“但是,册立太子,尚且需回雍城拜祭祖庙。”
“时间上,可能来不及。”
“朕到了桑海之后,若是当即宣布扶苏为太子,势必会引起外界的猜测。”
“所以,朕的意思是朕先提前拟诏书一份,由先生掌管。”
“若是朕能坚持到东巡返回咸阳之时,自然不必由先生颁发旨意。”
“若是朕中道而崩,那这份诏书便由先生颁发。”
叶千秋虽然觉得还是不太妥当,但事到如今,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
嬴政的担心是对的,若是他到了桑海之后,突然立扶苏为太子,定然会引起六国余孽的注意。
毕竟嬴政可是一直都没有册立太子的迹象,突然册封太子,必然事出有因。
叶千秋虽然不怕这些人乱起来,但若是打乱了他提前的部署,那可就不妙了。
帝国的大军都各自有各自的部署,不能轻易